“粉壟甘蔗每畝有效莖3906.7條,比對照田的3192.7條增加22.4%;每畝產量3512.9公斤,比對照田的增加1095.8公斤,增幅45.3%。”這是11月11日,廣西農業科學院組織專家對江州區新和鎮卜花村首次實施的“甘蔗粉壟145模式”項目,進行生長中后期(從出苗至今甘蔗生長只有160天)經濟測產的結果。
今年,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廣西粉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崇左市三友農業有限公司等單位首次聯合實施“甘蔗粉壟145模式”項目,種植面積為100畝。
該項目使用的甘蔗粉壟“145”技術是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韋本輝,針對廣西甘蔗遭遇春、秋、冬旱和冬春低溫天氣時,影響單產提升、長期連作地力難以為繼不能持續發展而提出的種植新技術。甘蔗粉壟“145”技術,即粉壟新植一年、宿根四年、五年累增糖料蔗5噸,平均每年每畝可以增產1噸甘蔗;5年后,再在寬行的行距2米中實行新一輪“145”。
“采用甘蔗粉壟‘145’技術,種一畝旱地甘蔗,粉壟耕作的條帶只占三分多地,可有效提高粉壟耕作效率、節耕節能,有利于將化肥、水等資源集中于三分多地中,有利于耕種、田間管理、機械釆收全程機械化,可有效破解干旱地區甘蔗增產難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韋本輝介紹道。
為了解甘蔗粉壟“145”技術中后期實際效果,及時總結該模式的技術經驗,當天,廣西農業科學院組織相關專家和人員對該項目進行現場觀摩以及對生長中后期的甘蔗進行測產。
“粉壟技術種植的甘蔗明顯比對照田的甘蔗長勢好,不但高出一截,莖還更粗壯。”崇左市三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謝平海帶與會人員走到豎著“粉壟”牌子的蔗田前,高興地指著大片長勢良好的甘蔗地說。據介紹,該項目于今年5月15日耕作整地機械種植,因干旱缺水6月初才出苗,8至9月間崇左有一段時間持續干旱,但甘蔗卻表現無恙,長勢良好。當天的測產結果顯示:粉壟種植的甘蔗株高231.4厘米、莖粗2.69厘米,分別比對照田的甘蔗增加14.2%和5.5%。
為何粉壟甘蔗長勢良好?“采用粉壟技術種植的甘蔗根須較多、土質也較為松軟透氣。”韋本輝介紹說,通過粉壟技術對土地深耕深松,土壤疏松透氣,下雨時雨水可快速滲入土中,減少地面流失量,土壤中的水肥營養能夠均衡供應。同時,甘蔗根系可深扎,可以吸收更深層土質營養,擴大營養庫。
當天,自治區糖辦、崇左市糖業局、廣西農科院、廣西民族大學、貴港市農業農村局、貴港市覃塘區農業農村局、柳城縣糖業局、中糧糖業等單位有關領導及相關專家、人員進行了現場觀摩,大家對該項目實施效果表示認可,并給予了積極評價。
轉自《農產品期貨網》
沒有資料